艱困中的立約:交通大學同學會之成立
回顧交大的發展歷程,「校友」始終扮演重要角色。不論是抗戰時期播遷之協助輸運,抑或交大在台之復校,校友均鼎力相助,不曾缺席,這樣的愛國心與凝聚力,不但是交大的驕傲,更值得紛亂社會下的人們深思與學習。這期電子報,就讓我們循著老學長們的足跡走一遭,看艱困時代下交大同學會(校友會)的步步艱辛。
壹、滬、平、唐三院合組交通大學同學會
交通大學之前身為上海的南洋公學,清光緒22年時由大臣盛宣懷奏准成立。民國10年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為因應人才培育之實際需要,將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滬校,原南洋公學)、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平校)合併為「交通大學」。抗戰之前,各校畢業同學向有南洋同學會、唐山交大同學會及北平交通同學會之分設。沈葆琦在<最早的南洋同學會會所>一文中,便回憶兒時曾隨父親沈叔逵至林蔭路的南洋同學會會所,那是一間租來的東洋式弄堂房子,外有矮牆,內有天井,在樓下有一室明亮寬敞,裡面放些桌椅雜誌,供同學在此聚晤,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同學會會所了。
民國26年,抗戰軍興,政府西遷,校友集重慶者不下千餘人。為團結同學,為抗戰建國做更大之努力,乃萌生合組同學會之議。民國29年,校友推韋以黻、淩鴻勛、侯家源、李立侯等人著手籌備,民30年於重慶上清寺交通部禮堂召開大會,先行成立重慶分會,再推選總會職員,韋以黻當選交通大學同學會首任會長,副會長為吳紹增、李中襄(立侯),另有理事27人及監事9人(第一屆當選職員名單見圖一)。
民國31年春天,交通大學同學會在渝宣布成立,總會會址暫設重慶九龍坡母校,其首要工作即為復校建校。民國31至34年間,同學們設計籌劃、奔走呼籲,其團結互助之精神為數十年來所未有,而擁護國策、努力交通建設,亦有更大之表現。
貳、漫天烽火中,交大人互助見真情
話說七七事變後,平津滬相繼淪陷,平校及唐校師生南遷至貴州平越復課,滬校亦有部份同學播遷至渝。當時交大校友遍佈大後方交通機關,對於同學們之先後內遷,莫不事先聯絡準備,並竭盡所能相助。例如當時掌黔桂鐵路建設的侯家源學長,對於唐、平兩院輾轉內遷、絡繹於途之師生,均加以扶助。尚在肄業同學,不論滬、平、唐,如經黔桂鐵路,遇有困難,只要寫明姓名與院系級別,所有困難均由先生及校友們協助解決。
民29年,滬校旅渝校友,以上海情勢惡劣,商請教育部先在重慶設立分校,借用小龍坎無線電工廠一部份房屋作校舍,並推徐名材為主任,始順利復課。經費方面,教育部只負擔兩班經常費,其他費用則由校友隨時募集。民30年,交大同學會商准交通部,借撥九龍坡新建訓練所房屋一大部份為交大校舍,民31年校舍落成,平越同學亦遷渝上課,交大規模始具。然此後物價波動,學校面臨最大之問題即為經費之籌措。為此,同學會於民31,32年間發動數次募捐,校友無不踴躍捐輸。民33年母校經費幾近斷炊,黨國元老吳稚暉先生,更力陳中央黨部,將為慶祝其八十壽誕所募集之獎學金,轉作補助交大之用。老一輩護校愛校之精神,實令人欽佩!
抗戰勝利後,渝校全部遷回上海,唐校師生間關返唐,平校亦部份遷回北平。歷經戰亂流離,交大同學會更顯團結同心,民36年同學會立碑(圖二),淩鴻勛前校長及唐文治前校長均在列,惟當時可知河山即將變色?
參、交大在台同學會之成立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惟當時工商癱瘓,郵電失靈,鐵公路殘破崎嶇,此時恢復交通及電力為當務之急。民35年始,許多交大老學長陸續奉派來台,建設台灣。例如包可永領導工礦之重建,港務則有徐人壽,而大本營在電力公司與公共工程局,分由黃煇、費驊兩位學長主持。雖分處不同機構,但交大人齊頭並進,共為台灣之進步而努力。(民37年,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次長的淩鴻勛老校長,亦曾蒞台視察,圖三)。
民國35年冬,在錢益等熱心老學長之奔走下,同學會之籌組已見眉目,民36年元月四日夜晚七時,約有百位老學長齊聚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台灣交通大學同學會」成立大會,由華壽嵩(時任公路局長)、黃煇及費驊三位學長主持,並選出第一屆理監事及各組職員,在大家節衣縮食、踴躍捐輸下,奠下了同學會之經濟基礎。同學會不但提供校友切磋聯誼之機會,每逢校慶更是熱烈慶祝。民38年大陸淪陷,校友來台者益眾,同學會之陣容更見充實。
肆、交大友聲之創刊與交大在台之復校
民國41年,交大尚未在台復校,但同學會已先發行《友聲雜誌》,凝具校友對母校之情感(圖四)。《友聲》創刊號,已可見到王企光學長等建議在台復校訊息,而第二期王洸學長<新制交通大學的芻議與輪廓>與第三期尹仲容學長的<對於交大將來復校的一點小意見>,更可見交大培養人才之迫切,復校之路已見曙光。
肆、交大友聲之創刊與交大在台之復校
民45年4月7日,旅美校友趙曾珏學長等致電交大在台同學會,建議交大在台復校並創設電子研究所。次日交通大學創校六十週年紀念大會上(圖五),由淩前校長鴻勛宣讀電文,並促請在席之教育、經濟、交通等部會長官支持協助。民47年6月交大正式成立,蓽路藍縷、困難重重中,亦是海內外同學會踴躍捐獻,方能建成竹銘館、圖書館、實驗館等,奠定交大發展之根基。回顧交大同學會的成立,豈不是一種與人、與國家及時代間的誠信立約?他們的足跡何等美善!在社會價值觀紊亂的今日,真願交大人血液裏愛國愛校的DNA,能再度被喚醒,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美好力量。
參考資料:
1、錢益,<同學會掌故>,《交大友聲》,第258期(1976年10月),頁39。
2、華壽嵩,<交大同學會在台成立初期經過>,《交大友聲》,第82期(1959年9月),頁68-73
3、錢其琛,<三院同學合組同學會與重慶復校之經過>,《交大友聲》,第9期
(1953年4月),頁26-27。
4、沈葆琦,<交大掌故-最早的南洋同學會會所>,《交大友聲》,第280期 (1980年2月),頁3
5、黃惠儀,<侯家源學長事蹟簡述>,1995。(校史典藏號:302-0008-0001-001)
文 /特藏組 吳玉愛
編註:此文撰寫時為交通大學,2021年2月交大已與陽明合併為陽明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