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園楊英風景觀雕塑導覽
壹、楊英風先生與交大
楊英風,字呦呦,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1997年病逝於新竹法源寺,為國際知名雕塑藝術家,不但曾出版二十餘種作品文集,更創作了上千件的漫畫、版 畫、雕塑、景觀與建築藝術等各類作品。楊英風先生曾求學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等,並於六十年代前往歐洲進行藝 術研究。因幼時鎮日與山水為伍,楊英風於泥塑與剪紙中萌發了藝術之芽,求學後更歷經多元文化之薰陶,開啟他對環境與景觀的重視。七O年代提出「景觀雕塑」 的開創性觀點,為台灣的公共藝術與美術發展開啟了歷史新頁。
1996年,楊英風為交大百年校慶創作了<緣慧潤生>,開啟了與交大之緣份。1999年5月,交大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了「楊英風藝術研究中 心」(原隸屬於交大圖書館,以下簡稱中心),希望透過楊英風個人思想及作品的研究,帶動美學藝術的提升並創造台灣藝術的獨特價值。2011年由中心所規劃 執行之《楊英風全集》全三十卷出版完成,將大師一生之藝術精華完整重現。漫步交大校園,不時可見楊英風雕塑作品閃閃生輝,穿梭其間的人們多能感受自然與藝 術交融的洗禮。楊英風先生雖已遠行,但其一生與交大的深厚緣份,仍默默影響著莘莘學子。本期館訊,就讓發展館邀您作一趟大師校園雕塑巡禮!
貳、緣慧潤生、海鷗、鳳凌霄漢
由於對大自然的喜愛,楊英風於七O年代便提出「景觀雕塑」之創見,並體認到雕塑藝術必需與自然環境相應相融。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前的景觀大道上,矗立了 <緣慧潤生>、<海鷗>等三座大型景觀雕塑,不但與周遭景物相輝映,亦流露著自然樸實的生活美學,及創作者對宇宙生息及圓融人生的深刻體悟。
【圖一】緣慧潤生(THE WISDOM OF THE UNIVERSE)
(緣慧潤生,660 x 792 x 180cm,1996,不銹鋼景觀雕塑) |
作品緣起於1996年交大百年校慶(圖二),楊英風教授特別配合交大校園設計此一景觀雕塑作為祝賀,並期勉莘莘學子應把握因緣,體會宇宙生生不息之道理。 整組作品取中國人和諧平衡的宇宙觀和尊重自然的生命理念,以明朗單純的曲線曲面,型塑低簷矮屋、高樓大廈等建築外觀。曲面代表宇宙地球等星群自然運轉的情 形,虛實的圓則代表陰陽,象徵生命演化之始。作品與周遭環境相融合,觀者穿梭其間,當可體會建築與雕塑、人與宇宙間特別的互動關係。
「緣慧潤生」亦是大師生前最後一件不銹鋼大型雕塑創作,讀者可藉由當年手繪圖稿(圖三、圖四),瞭解大師的創作理念,並一窺大師對此作品的用心及專注程度。
【圖二】緣慧潤生與百年校慶
(1996交大百周年校慶,楊英風先生(左)與李登輝總統攝於緣慧潤生) |
【圖三】緣慧潤生設計圖稿
(緣慧潤生設計圖稿,1頁,1994,影本。校史典藏號:301-0904-0001-001) |
楊英風先生談「緣慧潤生」創作緣起、設計概念;手繪圖等。
【圖四】 緣慧潤生設計圖稿
(緣慧潤生設計圖稿,1頁,1994,影本。校史典藏號:301-0904-0001-002) |
楊英風先生談「緣慧潤生」創作緣起、設計概念;手繪圖、作品尺吋、基地平面圖等。
【圖五】 海鷗(SEA GULL)
(海鷗,400 × 340 × 170cm,1999年入藏交大。銅雕作品) |
「奮起展翅,翱翔藍天,大海是我的故鄉,沙岩是我的歇腳處,我是天地一沙鷗」,楊英風以中國線描筆法,勾勒出振翅海天之際的鷗鳥。半抽象的海浪與與海鷗造 型,讓觀者彷彿感受到海浪的瞬息萬變與衝擊,而堅靭展翅的鷗鳥,更帶著我們的心翱翔四海,自由而不受拘束。此件作品,象徵著「天下為家」的豁達胸襟,以及 不斷追求理想的完美境界。1999年,交大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了「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為感謝交大支持,特贈「海鷗」作品為合作紀念物。
【圖六】 鳳凌霄漢(PHOENIX SCALES THE HEAVENS)
(鳳凌霄漢,580 × 580 × 320 cm,2001,不銹鋼景觀雕塑) |
與「海鷗」遙遙相望的,是不銹鋼雕塑創作「鳳凌霄漢」,此作品係由<月恆>、<回到太初>等鳳凰系列演變而來。鳳凰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靈禽瑞鳥,象徵著中國 人對於理想境界的超然神往。傳說鳳擇「至德之世」而降,唯有太平盛世才能一睹神鳥芳蹤,似乎一切真善美,均是乘著鳳翼而來。楊英風藉由「鳳凌霄漢」的光彩 奪目,象徵著以智慧迎向未來,並開創無限生機。
參、夢之塔、月明、龍賦、南山晨曦
除了圖書館前大道的大型雕塑,圖書館周邊亦有許多小型雕塑,雖不特別顯眼,卻靜靜流瀉歲月的芳華,例如<月明>及<南山晨曦>等。
【圖七】 夢之塔(TOWER OF DREAMS)
(夢之塔,182 × 50 × 29 cm,2000年入藏,銅製雕塑) |
「夢之塔」原是1970年代楊英風為關島觀光區規畫的地標建築物,原先構想於八十七公尺高的塔內放置電梯、辦公室、遊樂室及展示間等,材料以鋼筋水泥搭配 石材,外牆鏤刻中國雲紋,夜間燈火由雲紋穿透而出,營造夢幻美感。僅管有人形容這是唯有在夢中才能想像出來的建築物,但卻最能展現楊英風企圖融合建築與雕 塑於一體的雄心,可惜終究未能完成。
【圖八】 月明(LUNAR BRILLIANCE)
(月明,165 × 155 × 60 cm,2000,不銹鋼景觀雕塑) |
楊英風幼時因父母遠赴唐山作生意,因此常和父母分隔兩地。一次母親回宜蘭老家時,指著天上的明月對他說,你跟阿母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阿母不時就在這個 月亮看著你呢!因此每當思念母親之時,小小楊英風便抬頭望月,心想母親也在月亮看著他,此件<月明>,便是表達出對母親的思念。而透過明鏡般澄澈的圓月, 也彷彿邀請宇宙天心入窗來,不但滿盈著寧靜與喜悅,更將古今人們團圓之心願在此停駐。
【圖九】 龍賦(DRAGON SONG)
(龍賦,450 × 160 × 190 cm,2000,不銹鋼景觀雕塑) |
「龍」是中國文化精神哲理與力量的象徵,<龍賦>以現代科技的磁帶造型,呈現出龍的修長體態與向上飛騰,簡潔又充滿力道。上方的圓洞為龍的眼睛,而蜿蜒的 龍身映照出周遭景物的千變萬化,虛虛實實,更添變幻與詭譎。楊英風曾自陳此作創作理念:「書法的抽象結體及靈動韻律,結合於「龍」飛勁奇宕、昂藏騰霄的氣 象中,雄暢奔邁的體勢,展現出精銳的時代風貌。」
【圖十】 南山晨曦(DAWN IN THE FOREST)
(南山晨曦,85 x 150 x 47 cm,2000,大理石景觀雕塑) |
<南山晨曦>又名「巨蔭」,完成於1976年,以銅雕成,原為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峽谷公園規畫案所作之設計,2000年以大理石複製入藏交大。作品上方的 圓球,象徵從山顛升起之旭日,而四周縱橫的紋路,既是山勢的起伏,亦象徵陽光穿透山林時,那一剎那的光芒萬丈。雖僅是瞬間的光明燦爛,卻讓觀者精神振奮, 充滿無窮希望。此種將風景立體化、抽象化的手法,亦是楊英風創作上的一大突破。
肆、結語
從1996年迄今,楊英風教授共計有十四件雕塑作品典藏於交大, 除了文中介紹之作品,尚有以京劇水袖舞動為題的<水袖>,表現花蓮太魯閣銳勁山壁的<正氣>、或呈顯蛟龍遨遊太虛的<祥龍獻瑞>等作品散佈校園各角落。無 論是細膩或粗獷,都流露出大師對自然的崇敬及胸中「有容乃大」的恢弘氣度。歡迎您深入尋訪,與大師進行一場完美的對話~
編註:此文撰寫時為交通大學,2021年2月交大已與陽明合併為陽明交大。
參考資料來源:
1.「楊英風藝術全集」諮詢會議 參考資料(三):楊英風作品基本資料。
2.交大的力與美-交大發展館導覽手冊(2008)。
3.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