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研究攻略營系列 如何運用公開資料庫和圖書館資源進行醫學人工智慧研究

【講座資訊】

題目:如何運用公開資料庫和圖書館資源進行醫學人工智慧研究
日期:114年9月25日(四) 11:00-12:30
地點:陽明校區圖書館3F 多元交流區
講者:楊智傑 教授 醫學系

【講座紀實】

一開場,楊老師就以自己的學生時代為例,談到他是如何透過網路資源一步步學習做研究。他鼓勵大家在求學階段多善用身邊的資源——無論是圖書館的資料庫、學校的研究平台,還是醫院累積的臨床資料,都是開啟研究之路的重要起點。

在醫學領域中,AI 的應用正快速改變臨床研究與健康照護的方式。楊老師舉例說明,AI 模型可以從大量資料中學習,幫助醫師更客觀地評估病人的狀況,預測疾病風險,甚至能整合不同地區的數據,訓練出更精準的模型。過去的健康評估往往仰賴問卷與人工分析,耗時又費力;現在,透過 AI 工具,民眾在家就能簡單完成初步健康檢測,讓居家照護變得更方便。

他也指出,醫學研究需要建立在可靠且可驗證的數據上,而「資料開放」是現在全球醫學界的趨勢。這些公開的資料庫與平台,讓研究者能更容易找到可用的數據、比較分析結果,甚至啟發新的研究方向。楊老師提醒大家,除了會使用 AI,研究者更重要的是要知道 AI 為什麼做出某個判斷,並思考這樣的結果對臨床是否有真實的幫助。

楊老師提到,在研究中我們不用一開始就想著「要怎麼用 AI」,而是可以先思考如何找到有趣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或許就能從現象中觀察出一些共通點或模式,進而從資料裡找到新的發現,這才是研究最有趣的地方。

講座後半段,楊老師特別介紹了學校提供的 Dataverse 平台,這是一個可共享研究資料的學術資源庫,讓師生的研究成果能被更廣泛地傳播與再利用。他也現場示範了圖書館提供的 AI 研究助理Scite.AI 深度引文分析工具,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協助研究者進行資料查找、研究題目發想與文獻整理,提升研究效率與準確性。

最後,楊老師引用物理學家 Richard P. Feynman 的一句話作為結語:

“Nobody ever figures out what life is all about, and it doesn’t matter. Explore the world. Nearly everything is really interesting if you go into it deeply enough.”

他鼓勵同學們,大學階段是探索興趣的最佳時期,不妨多嘗試、多提問,勇於走出課本的框架。只要願意主動學習、善用公開資料與圖書館資源,我們不僅能提升研究能力,也能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向與熱情。

當天的講義講座錄影提供給大家參考。

【講座照片】

     

推廣組 巴詠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