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工業的開拓者-劉曾适先生文書文物慨贈交大永久典藏

     七月九日上午,風和日麗,許久不見的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教授偕夫人符寶玲女士,蒞校拜訪張懋中校長及袁賢銘館長,正式將父親劉曾适老學長文書文物捐贈交大永久典藏。劉曾适先生,民國二年出生於江蘇省青埔縣,民二十五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上海交大機械工程學院,主修航空機械,先進入中央航空公司擔任助理工程師,抗戰時共赴國難,領導昆明中央機器廠。民三十五年返回上海,參與中央造船公司之籌備。

先生隨國民政府來台後,歷任台灣造船公司生產處處長及協理等職,曾參與信仰號及自由號兩艘三萬六千噸油輪之建造,民五十五年獲頒中國工程師學會「紀念國父百年誕辰工程建設獎狀」。先生自台船公司退休後,開始接觸製鋼工程。民五十七年經濟部成立鋼鐵廠籌備處,先生即參與一貫作業大鋼廠之籌畫工作,與趙耀東、傅次韓先生共稱「鐵三角」。民六十年中鋼公司成立後,先生歷任執行副總經理、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第三任董事長等要職,為台灣鋼鐵工業發展奠定厚實基礎,於民六十七年獲頒景星勳章。先生曾自述對中鋼的最大貢獻在於:(1)找出 Krupp Engineering公司串連國際圍標的證據,以致中鋼與奧地利鋼鐵公司拆夥而與美鋼合作。(2)用心制訂並維護各種管理制度與規章,並且以身作則。(3)及早訂定各階段擴建計畫;何處合適建廠房、何處應留出空地、何處合適在地下埋管線等,均未雨綢繆。

劉曾适老學長於民國一O六年十月安詳辭世,享壽一O四歲。此次長公子劉源俊教授將父親生前悉心保存之重要證書、派令、信函、手稿及照片等文書文物近百件,捐贈交大發展館(校史館)永久典藏,除展現交大人飲水思源及承先啟後之精神,亦讓母校交大為老學長淡泊廉正的一生及國家工業發展的軌跡,留下紀錄與見證。

 

(劉源俊教授(左四)與張懋中校長、裘性天主秘、袁賢銘館長及圖書館同仁合影。2019.7.9)

編註:此文撰寫時為交通大學,2021年2月交大已與陽明合併為陽明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