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圖書館執行「吳重雨校長口述歷史專書與紀錄片」計畫介紹

通大學自1958年在臺復校迄今62年,成為推動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搖籃,更培育出無數頂尖人才,在世界電子科技領域中攻下一席之地。臺灣科技發展的歷史中,充滿著許許多多交大人努力奮鬥的故事。為了替交大在臺復校的歷史留下紀錄,交通大學校方交由圖書館執行「交通大學卸任校長口述歷史訪談專書出版計畫」,該計畫已在2018年12月及2020年5月分別出版郭南宏校長與鄧啟福校長的口述歷史專書,並也發表郭校長、鄧校長的紀錄短片,獲得外界回響。目前圖書館將持續進行吳重雨校長的口述歷史專書訪談,以及紀錄片的拍攝。

吳重雨校長是交大電子物理系61級畢業生,並一路在交大繼續取得碩、博士學位,是經由交大大學至研究所一貫完整教育之下,所培育出的首位交大校長,見證著交大在臺復校後趨於成熟與完整的學習環境,並象徵著交大擁有自我培育頂尖人才的能力。

吳重雨校長出生於1950年代嘉義東石鄉的一個小漁村,家中排行第九,父親吳莫愁是地方鄉里所敬重的文人。雖然父親在他小學五年級時逝世,家中經濟陷入劇變,僅靠著母親辛苦支撐。但因自小優異的成績表現,在母親的支持鼓勵,以及兄長姊姊們的叮嚀愛護,能在困苦的環境中一路向上讀書求學,考取交大電子物理系,成為村中的第一位大學生。吳重雨校長陸續在交大電子研究所取得碩、博士學位,並進入交大任教。工作後,吳重雨校長認為自己是「土博士」應該要找機會到國外去增廣見識,便鼓起勇氣,雖然受到挫折,但仍不斷嘗試尋找到國外任教的機會,並終於得到了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錄取,在國外教書二年後,又回到交大。1991年有機會借調公職擔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任期內中最重要的成果是推動「晶片設計製作中心」計畫,促使日後的「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National Chip Implementation Center, CIC)」成立,建立出臺灣晶片設計的能力。2007年出任交通大學校長,期許以人文的精神與熱誠,締造交大校園優質全才教育與研究的環境,並帶領交大能放眼世界,與全世界一流大學共同成為國際學習村。

吳重雨校長本身則投入生物電子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斐然,所領導的團隊更是全世界少數幾個有能力發展視網膜晶片的團隊之一。

今年年初由王念夏主任秘書,以及圖書館袁賢銘館長帶領著同仁與紀錄片拍攝團隊,連同《交大友聲》主編王怡方等人一同前往拜訪吳重雨校長,取得吳校長同意參與圖書館口述歷史計畫。吳重雨校長為人謙遜隨和,對於過往成長與交大求學趣事侃侃而談,必能替校史留下一頁精彩紀錄。

吳重雨校長接受訪談時,分享兒時成長趣事。(嚴銘浩攝影)

吳重雨校長(中)、王念夏主任秘書(右4)、袁賢銘館長(左4),以及圖書館同仁與紀錄
片工作團隊、《交大友聲》主編。(卓淑瑜攝影)

 

文/ 特藏組 周湘雲

編註:此文撰寫時為交通大學,2021年2月交大已與陽明合併為陽明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