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資訊】
題目:智慧地用人工智慧:跨領域研究的起點
日期:114年9月25日(四) 11:00-12:30
地點:陽明校區圖書館3F 多元交流區
講者:陳律言 助理教授 臨床護理研究所
【講座紀實】
陳老師在講座一開始先分享自己的研究經驗,並拋出問題與大家討論:在撰寫論文時,是否會使用 AI 工具?如果使用了,會不會主動標註?陳老師指出,並不是不能使用 AI 來寫文章,而是要思考如何「智慧地」運用人工智慧於研究之中。
接著,陳老師介紹自己在運用 AI 工具時,如何實際應用 TRACI 模型來優化內容,並鼓勵同學們也試著在研究過程中運用此架構。TRACI 模型包含五個面向:
一、任務:你希望 ChatGPT 做什麼?
二、角色:ChatGPT 應扮演何種「角色」才能完成任務?
三、受眾:這段內容的目標對象是誰?
四、創作:ChatGPT 應遵循哪些你設定的規則?
五、目標:這項任務最終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在 AI 工具蓬勃發展的時代,陳老師也分享正確使用 AI 的四個步驟,供同學參考:
一、我是否有需求?AI 能幫我什麼?
二、是否有先「訓練」AI 工具?
三、能否與現實流程結合?
四、是否有再次評估與確認內容的品質?
在探索研究題目方面,鼓勵同學多觀察生活、記錄所見,許多研究問題其實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陳老師也分享留學期間與不同領域的學者交流,因而接觸到多元觀點,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並以自身經驗勉勵同學,在研究過程中要給自己犯錯與調整的空間,不必獨自面對所有問題。適時與他人討論往往能突破盲點,也會發現原來身邊的資源比想像中多得多。而即使有時研究結果不如預期,也要知道每一次的「失敗」都是通往成功的重要成果。
在演講的尾聲,陳老師也實際帶領大家回顧研究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常見的情況,並分享了幾款實用的 AI 工具,同時鼓勵同學善用圖書館提供的AI資源。
這場講座內容充實,相信對各位研究生都會帶來很大的啟發與幫助,再次感謝陳老師的寶貴分享。當天的講義與講座錄影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講座照片】
推廣組 巴詠淳
